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这地方适合养老。」

「张总,您还别说,这地方的配套设施修复一下,有医院丶电影院丶学校丶菜市场,生活五六万人不是问题。」

基地长姜耀华摇摇头:「五六万人肯定不行,当地粮食没有办法自给自足。」

张信诚看了一眼正在拆除潜在风险建筑的工程,转过头来又说道:「高坑煤矿矿区有11平方公里,就是1.7万亩左右,除了道路和建筑物,剩下的耕地其实不多。」

姜耀华小声说道:「可以将一部分建筑物利用起来,作为大豆和大豆油储备仓库,反正这些东西可以直接作为原材料,同时还可以储备一些粮食,如果遇到突发状况,至少要保证这里的人可以稳定生活2∽3年。」

紧接着他继续提议道:「张总,医院这个设施如果一开始没有准备,遇到突发状况可能会很难运行,我的想法是搞一个疗养院,咱们公司北方的员工每年可以过来这里疗养一个星期,就当放假了,顺便可以维持一下这里的医疗能力。」

「建议不错,对于高坑煤矿一些有纪念意义的场所,可以修复之后,改为博物馆和图书馆,就当发展旅游。」张信诚也说了一下自己的看法。

「张总高见远识。」助理拍马屁起来。

「少拍马屁。」张信诚摇摇头。

姜耀华又问道:「张总,那咱们这的微生物发电站要建设吗?」

「要,而且要建一个山地黄牛养殖场和山羊养殖场,这地方周围都是山地,以后改种油茶之后,林下可以种植苜蓿和牧草,毕竟是上万亩土地,搞一个养殖场问题不大,刚好可以用这些牛粪羊粪发电产气。」

「好。」

虽然有官方补贴,但张信诚并没有坐吃山空的想法,毕竟补贴这东西是会出现变化的。

这种基地最好是可以实现自给自足,甚至可以产出一些收益,才可以长期维持下去。

无论是养殖牛羊,还是养殖蜜蜂,或者是种植油茶,以及搞种苗保护基地,这些东西弄得好,都是一个个小产业。

另外疗养和旅游也是可以发展的小产业。

同时当地还有不少高坑煤矿的老矿工留下来,这些老矿工的退休金不少,可以发展一下老人经济。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一行人不知不觉来到了矿井入口附近。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