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472章 天下皆乱(万字大章)

“黄巢死了?”

乾符元年三月二十二日,当曾元裕派快马将黄巢战死狼虎谷消息传来,刘继隆还略微感觉到不可思议。

“他怎么死的?”

刘继隆开口询问张延晖,张延晖则是将奏表展开,随后诵读道:

“以曾元裕奏表所说,黄巢突围多次不成,最后被其部将黄邺、林言、黄存及尚让、毕师铎等人所杀。”

张延晖并不觉得奇怪,可对于刘继隆来说,这似乎与他所了解到的黄巢性格不同。

历史上黄巢之所以能如泥鳅般逃窜天下,主打的就是假意投降,然后出其不意的突围。

相比较之下,此次的黄巢却在突围无望后,完全没有用任何计策,令人错愕。

“这黄巢没有向曾元裕投降吗?”

刘继隆好奇询问,张延晖则是已经读完了曾元裕的奏表,解释道:

“他投降过几次,不过曾元裕昔日跟随康承训围剿黄巢时,黄巢在江南流窜中就诈降过好几次,故此曾元裕并未接受其投降。”

“如今黄巢被杀,他那几个亲族部将都被曾元裕连同黄巢的尸体一起朝洛阳送来。”

“殿下,这显然是黄巢为保全亲族而主动自杀,根本就不是这群人动手杀害的。”

张延晖指出其中疑点,刘继隆听后则是了然。

历史上黄巢多次被唐军围剿,其中主帅分别是宋威、曾元裕、高骈和郑畋、王铎、李克用、朱温等人。

这群人中,要么就是想养寇自重,要么就是出工不出力。

正因如此,哪怕他们看破黄巢诈降的手段,也假装看不见,这才让黄巢几次逃脱。

但在这其中,曾元裕对黄巢等起义军可以说是零容忍的镇压,斩首王仙芝,大破黄巢就是他的手笔,根本没有招降这一说。

如果不是北司宦官将曾元裕调离,以曾元裕展现出来的手段,黄巢估计都没有逃往广州的可能。

如今二人碰上,曾元裕依旧保持本我,黄巢自然没有活路。

更何况黄巢在历史上能不断流窜,主要也在于许多节度使出工不出力,哪怕黄巢入寇劫掠本镇,但只要不攻打城池,他们也不会管。

然而这个问题,随着大唐内乱,各镇开始各自为政开始发生改变。

黄巢不管是南下还是北上,将藩镇视为自己私产的许多节度使,都不会再准许他劫掠本镇,这才是令黄巢陷入死路的问题所在。

想到这里,刘继隆叹了口气,但心里却有些庆幸。

他如今拥立李佾,代表大唐正统,而黄巢自立为帝,又是自立为帝第一人,不管如何,他都需要处置黄巢。

现在黄巢能以这个借口自杀,并试图保全亲人,刘继隆也不是不可以留下他这些亲族性命。

“令南衙嘉奖曾元裕,敕封其为彭城县侯,食邑千户,擢授金紫光禄大夫、怀化大将军、上护军。”

“奏表之中有功者,尽皆拔擢三级;黄巢麾下反正部将,尽皆授予四、五品散官。”

刘继隆还是想要息事宁人,毕竟黄巢在关东作乱,间接也为自己吸引了不少火力,不然自己没办法这么快的和朝廷谈和,更无法轻松东进。

“殿下,这曾元裕似乎想要投靠朝廷,何不趁此机会,将曾元裕召入京中,随后派兵将感化军所地占据?”

张延晖毕竟年轻,有些急躁,但刘继隆却依旧沉稳。

“如今我军接连纳入关东七镇,连麾下的土地人口都治理不清,贸然再将战线拉长到徐泗之地,即便有运河相助,也难以补给。”

刘继隆说的不假,如今的运河虽然方便了南北,但每个月的漕运量也就十几万石,其中宣武境内的运河,更是由于兵灾而发生了不少淤堵。

如今汉军的补给线,主要还是靠关西诸道转运关中,继而陆运至洛阳,再走洛阳输送关东诸镇。

这个补给线着实太长了,二百万石粮食东运洛阳就只剩一百二十万石,再东运到宣武、忠武诸镇,可能只有七八十万石,更别提运抵更遥远的徐泗地区了。

所以在忠武、宣武、义成三镇恢复基本的生产前,刘继隆并不打算继续扩大战事。

等到夏收或秋收,他便能以诸镇拒不起运为借口,由近到远的讨平诸镇。

“殿下!”

在刘继隆这么想的时候,罗隐走入汉王府院内,拿着奏表走入正堂,恭敬道:“殿下,兖海军节度使朱全忠奏表朝廷,南下讨贼成功,黄贼已伏诛。”

“他倒是好算计。”刘继隆闻言轻嗤,接过奏表翻看起来。

不多时他将奏表合上,随后对罗隐询问道:“诸镇土地丈量、人口登籍造册完成如何?”

罗隐不敢怠慢,恭敬道:“河中、河阳、陕虢、东畿、忠武等五处已经开始收尾,宣武和义成最少还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高相两日后便能抵达洛阳,与其一同东进的,还有六百多名官员和三千余名吏员。”

罗隐的话,让刘继隆略微安心几分,但他接下来的话,又让刘继隆把心悬了起来。

“殿下,去岁入冬至今,北方鲜少有降雨,入春以来更是只有两场小雨。”

“曹节帅奏表朝廷,关内道入岁以来,滴雨未下,许多堰堤河流,水位下降数尺,几近河床。”

“倘若入夏之后,关内道仍旧还不下雨,那……”

罗隐不需要说明,刘继隆已经明了曹茂所担心的问题了。

历朝历代,凡是遭遇气温波动较为严重的时候,首先干旱的都是西北,其次再牵连到河东与河南,唐末自然也不例外。

关内道的旱情已经持续四年了,历年来都是粮食减产,亩产百斤的土地,如若缺水,产出恐怕连七十斤都无法保障。

曹茂明里暗里,其实都是想让刘继隆蠲免关内道赋税。

“派人告诉曹茂,倘若入夏后关内仍旧遭遇旱情,可酌情蠲免部分州县今年的赋税。”

“除此之外,陇右若是夏收充足,可转运粮食往关内道,平抑关内道粮价。”

刘继隆吩咐过后,便示意罗隐可以退下了。

罗隐也没有耽误,躬身行礼后便主动退下。

在他离开后,刘继隆继续处理起了政务,期间时不时会指点张延晖。

对于张延晖,刘继隆所想的是让这个女婿日后能与他麾下子嗣一同出镇西域,将他们的利益与西域捆绑一处。

哪怕这样容易培养出割据势力,但只有这样才能让西域不断汉化,避免中亚文化入侵西域。

大唐的教训摆在刘继隆面前,李治、李隆基时期的大唐看似强盛,实则汉人活动范围全面收缩。

这样的结果,就导致了大唐衰弱后,汉人活动范围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一大圈。

盲目扩张不可取,刘继隆追求的,始终都是一步一个脚印,不断通过移民实边来扩大汉人生存空间。

在他这么想的同时,黄巢的死讯也不断传开,而刚刚撤回湖南的高骈得知消息后,顿时就皱起了眉头。

“淅淅沥沥……”

骤雨鞭笞檐铃,湖面腾起千万银针。

尽管北方依旧笼罩在大旱中,可长江以南的雨水却丝毫没有减少。

岳阳楼内,高骈远眺洞庭湖,耳边是檐铃被风雨吹打的铃声。

墨云在天际线翻涌,将远处青山轮廓揉成模糊的影子。

水鸟飞到了岳阳楼的屋檐下,试图躲避骤雨。

八百里洞庭浪沫拍击着巴陵城,声音传入高骈耳边,使得他内心不由的平静下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