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谁也没想到,绝对下风会打成一面倒的局面。
战后据日方统计,不算小村尚志大佐最先接触中国人的战场,光是第3炮兵联队后方战死于各片阵地上的炮兵就高达4000人,战死率高达三分之二。
可唐刀汇报给指挥部在歼灭第6重炮旅团战场上总共战死士兵189人,伤170人,那意味着,日本炮兵们耗费4000生命换来的不过是中国军人不超过200的伤亡。
20比1的惊人战损比,已经不只是装备上的差距,更是战术素养上的遥远距离。
日军炮兵的小日子过得实在是太安逸了,他们显然已经忘了,这里是战场,他们的敌人不止是炮兵,还有可能是拿着枪的。
战后的日本陆军痛定思痛,再度严令炮兵必须有步兵保护,炮兵们还要不定期进行步兵军事训练,步枪也要装备到每个人,以避免再出现被中国步兵偷袭,打出钉在耻辱柱上的20比1的战损比。
可这些口头上说说简单,实际操作起来不是一般的难。技术型兵种们内心抗拒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这又在难以为继的后勤补给上来了个雪上加霜。
给步兵们供给足够用的物资已经是极难了,炮兵们竟然也得和步兵们一样拿枪,说这话的你们脑瓜子是坏掉了吧!日本陆军本部主管后勤的陆军大将就差没指着秃子骂秃子了。
当然了,日本陆军本部因为这道军令吵成一锅粥那是后话,第6重炮旅团的阵地上这会儿同样是打成了一锅粥。
只不过,日军的阵地肉眼可见的被蚕食,直到澄田赉四郎这个倒霉孩子终于彻底醒悟。
中国人恐怕不止是打着炸炮抢炮的打算,而是要将帝国花费巨大人力物力培养出来的精锐炮兵全部击杀在这片旷野,终于下达全军自行撤退的军令。
可惜,那已经为时太晚了。
随着唐刀下达最后总攻的军令,骑兵营的骑兵们重新骑上马背,在旷野中对彻底失去保护也失去战斗之心的日军炮兵进行追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