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母妃的话语,小鹊儿闻言,揣着手走入殿内,走到桌边还未坐下,她依旧揣着手,又皱了皱鼻子,抬首问道:「父皇是不是做甑糕了?」
宁儿道:「是啊,等你写完字就能吃甑糕了。」
她咧嘴一笑,便坐下来开始写字。殿外的秋雨更大了,当风吹过的时候,甚至能够看到雨水飘洒在地上的涟漪。
小鹊儿写完今天的字,见爹爹真的端着甑糕来了。她高兴一笑。
她又带着妹妹与弟弟坐在两仪殿前,吃着甑糕看着雨景,很是安静。
李承乾剥着茶叶蛋,一边与苏婉,宁妃说着话。
两仪殿经过几次修缮之后,加宽了屋檐,不论外面的风雨有多大,雨水都飘不进殿内。
有内侍走入殿内,递上一份奏章道:「陛下,御史台的奏章。」
夫妻间的话语被打断,李承乾拿过书信看了眼,奏章是上官仪递来的,说的是他已派人跟着兵部的官吏前往了辽东,会一路在暗中查探。
乾庆六年十一月,辽东的粮草从涿州一路南下,送往洛阳。
一袋袋的粮食被人们扛上了大船中,随着船夫的一声大喊,船只顺着河道从辽东而下,一路前往洛阳。
在各路乡民将粮食运来之后,朝中给了他们足够的买粮银钱。
在骆宾王的目光中,他看到了乡民将粮食交给朝中得到了钱之后是多麽地喜悦。
骆宾王的目光再看向河道,已有船只出发顺流一路而下。
「老师,这运河真是杨广开凿的吗?」
李义府道:「当然不是了。」
骆宾王疑惑道:「不是吗?」
李义府又道:「是人们开凿的。」
骆宾王颔首道:「学生明白了。」
粮食又装满了一船,李义府带着骆宾王借着客商的身份也登上了这艘大船。
正值涿州下着大雪的时节,十三岁的骆宾王坐在船头上,他的目光看着远处的风光,盘腿而坐,感受着迎面吹来的风雪。
有个同龄孩子上前道:「你不怕冷吗?」
骆宾王收紧身上的大氅道:「不冷。」
那孩子也在一旁坐下,他看向四周同样正在行进的船只,道:「叔父说往后的大唐会以运河为要道,运河的中心就是洛阳,只是叔父想不明白皇帝为何不迁都洛阳。」
言罢,这个孩子又道:「我叫杨炯。」
骆宾王依旧面带笑容,又道:「你叔父也在朝中为官?」
杨炯道:「正是。」
骆宾王抬首,面带笑容道:「你们真好,家父早早就过世了,我连家父长什麽样子都不记得了。」
「啊……」杨炯一时语窒,他又道:「我也快忘了,我要去长安,你叫什麽名字。」
他笑道:「我叫骆宾王。」
两个孩子似相同的过去,现在要一同前往长安,相约同行。